训练项目

儿童心理素质训练项目集锦

生命之圈

[游戏目标]

    培养孩子利用观察力来解决问题的过程。

[游戏要求]

    时间:20分钟。

    人数:12—16人一组。

    道具:每组一个呼啦圈(每个呼啦圈有三到四种颜色更好)。

[游戏内容]

    1,每组围成一个半圆,由教师面对伙伴手持道具,开始宣布:现在要进行的是一个很严肃且每个人都会面临的生命课题“生与死”。我现在用“1代表生”,“2代表死”(教师开始示范1与2的表示方式)

    教师先将呼啦圈摆放一个位置(例如转单数圈等)后,然后说明:“注意看,这是1”。

    教师再将呼啦圈改变摆放方式(例如转双数圈等),然后说明:“这是2”。

    2,示范完后,教师开始变换呼啦圈的摆放方式(刚开始2—3次依照示范的方式,然后开始改变,因为规则不在于此),然后询问伙伴“这是1还是2?”

    3,当几位伙伴应答后,有伙伴答对时,教师必须确认:“对!这是1(或这是2)”;错误时,则告知:这是2(或这是1)。

    4,如果孩子表示知道,可请他继续参与、确认,或者举手向教师单独确认。请孩子不要直接说出答案,以尊重其他伙伴的学习权利。

    5,答案在每次教师的提问方式:

    当问句是:“注意看,这是1还是2?”代表1。

    当问句是:“这是1还是2?”代表2。

[相关讨论]

    1,孩子都习惯用亲眼所见来判断事情,当你所看到的规则不断被打破,你有什么感觉?是什么让你改变原有的观察模式而找到答案?

    2,过程中,你是否较多的时间都在观看教师每次的示范动作、其他伙伴每次的行动?问题是否因此被解决了?你觉得自己的行动力够吗?

    3:当执着于动作、答案的对错时,你观察(发现)到什么?当找到答案后,你又观察(发现)到什么?两者有没有不同?

    4,(过程中如果有人质疑教师的对错时,较适合将这问题提出)当我们面对问题而无法解答时,你是先换个方向、反问(反求)自己,还是先质疑别人?在生活、工作中,有没有相同或类似的情形?

    5,团体中可能有某些人不气馁、不断提供答案(意见),这对你会不会造成影响?是什么?或者当团体越来越沉默,会不会让你更不敢开口表达?在你的生活周围,是否有类似例子?

    6,面对生死的议题,你是否可以豁达地看待此间题?同样的,在你的生命中,有哪些问题是你可以从容以对的?哪些是你避免去碰触的?(这个部分可以请孩子不必回答,改用写的;如果愿意,事后可以找一位你愿意与他分享的人,彼此讨论

这个话题)

[游戏评价]

    一个人对抗挫折的能力,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,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应对挫折的经历。遇小挫而胜之,可以为受挫者留下宝贵的经验,增强其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。社会经历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。心理学的研究表明,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。孩子能否成功地解决问题,更多由他们的经历决定而非聪明程度。

销售符老师:13931801321
客服刘老师:liuguohui886

微信客服